决定报考勐腊县人民法院的时候,李娅曾想象过自己成为法官的样子:法袍加身、一身正义、威风凛凛。未曾想,真当了法官后,法袍又宽又长,穿着很不合身,也谈不上有多威风,更多的是理不清的“家长里短”和为了不同当事人辗转奔波的狼狈模样。
法学专业出身,2014年考入勐腊县人民法院的85后李娅,转眼已经工作了十年。从书记员、法官助理、到负责立案工作、成为员额法官,十年里,她参与或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600余件,多次被评为“优秀干警”“优秀公务员”。办公室抽屉里一本本鲜红的证书,记录着她坚守司法初心、在不懈努力中磨砺青春的奋斗痕迹。
一、两张照片的回忆
在李娅的相册里,有两张照片让人印象深刻。一张是刚来到法院,入职培训时与朋友的合影,她站在好友的身后,浓密的长发扎着低马尾,镜头定格住三张青春洋溢的笑脸。另一张是在民事庭做书记员时,与农业局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磨憨乡下,为一起离婚纠纷的当事人进行实地勘测,她坐在橡胶林地里,认真做着记录,头发已经稀疏了不少。
“不止掉头发,现在白头发也有了,之前刚长的时候,长一根我家姑娘就给我拔了,现在她会说,妈妈,我不能再拔你的白头发了,再拔你头就秃了。”李娅笑着自嘲道,继续忙着手头的工作。
回想起来,李娅说在法院前三年的书记员生涯是最考验自己意志的。为法官开庭排期、到当事人家里送达传票、庭审记录、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判决书,还要将卷宗整理归档……她也只能一次次地加班熬夜。
“送达传票是最耗时的。那时候还没有电子送达系统,电话联系不上的当事人,就要一家一家的上门,经常一天走好几个乡镇,碰到当事人不在家的,下次还得再跑一趟。”那几年的工作,忙碌是最大的感受,也时常让她神经紧绷,负面情绪无处释放的时候,常常想辞职不干了,但最后还是心甘情愿留了下来。
2017年,李娅成为法官助理,比起书记员时要做的事情更多了,但三年的磨砺,她对法院的工作认识也更加全面,心态更加成熟,积极协助法官草拟判决初稿,对接有关部门开展勘测、评估鉴定等工作,学习梳理各类复杂证据的逻辑关系,一步步“打怪升级”,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积累着经验。
当助理的第二年,她协助法官办理了一个案子。双方当事人因为土地承包引起纠纷,为厘清纠纷涉及的土地范围,她和农业局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易武镇进行实地勘测。争议的七宗地块分布在易武镇麻黑村刮风寨的两个山头上,因为纠纷导致无人管理,杂草密布,已与撂荒地无异,没有任何路可以走。
“草太深了,我们得扒开草丛慢慢走,不时停下来辨认下方向,工作人员再进行航迹测量。”日落西山时,勘测工作只完成了一半,第二天还得继续。恰逢雨季,湿滑的泥巴路和草丛里的蚂蟥成了下山最大的考验,“走几步就摔一跤,身上各种酸疼,还有蚂蟥叮在身上甩也甩不掉,后面就索性‘摆烂’了,大家直接往地上一坐,滑了下去,进村时每个人都成了泥人,看上去十分滑稽。”
这样的实地勘测工作她后来又经历了好多次,但总是对第一次印象最深刻,此时说起来,已然一脸轻松甚至带有一丝怀念。“到一线了解案件事实,让证据更准确、更完整,从而在裁判时作出公平公正的判断,这不过是办案最基本的方法。”
二、为了调解主动“忽略”家庭
2021年,李娅由民事庭法官助理调整到立案庭,开展诉前调解工作,来到新岗位上的她迸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,走村串寨寻找当事人,下班后、节假日组织调解已然习以为常。
清明节假期的一天,她的电话突然响起:“喂,你是法院的吗?杨某起诉我和我父亲那个案子,我愿意调解,你们什么时候能过来,我明天就要外出打工了。”听到这一情况后,李娅当即驱车前往八十多公里外的被告家,组织原、被告双方进行调解。该起纠纷并不复杂,标的额不大,但两被告拖欠原告工程款长达三年,双方对是否要支付利息争执不下,经她释明沟通,双方达成调解。之后原告多次邀请她一同就餐,她摆手道:“这只是我的本职工作,我们有自己的纪律,希望你能理解。”
两年的诉前调解工作中,她始终坚持自己多想一点、想细一点、多做一点,竭力促成案结事了,减少群众不必要的麻烦,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权益。
“非常感谢法官,两年了,这回总算了结了,我悬着的心也放下了。”微信视频里,当事人包某对还不是法官的李娅表达了真诚谢意。事情回到一天前,原告包某来到勐腊法院起诉,称被告李某欠付其挖掘机租赁及维修费用6.5万元,两年了分文未付。她引导包某进行诉前调解,包某表示,为了催要欠款自己多次从外地来到勐腊,每次1千多元的花销,但每次都拿不到钱,因李某多次拖延,其已不再相信李某,拒绝进行诉前调解,选择直接起诉开庭。基于调解经验,她告知包某由自己联系李某,让其听一听李某的表述再做决定。拨通电话后,李某表示认可欠款金额,她马上组织双方见面调解,李某承诺第二天下午把款项全额支付给包某,包某也表示愿意再相信李某一次,最终在约定时间内,包某如数收到了欠款。只因她多打了一个电话,避免该案进入诉讼程序,极大减少了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。
“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很充实,工作动力很足,案子调成了就很开心,真真切切的觉得为群众办了点实事,甚至愿意为了调解主动忽略家庭”,回忆起诉前调解工作的经历,李娅如是说。
三、我相信自己也能当一个好法官
2023年8月,李娅开始负责立案庭各项事务。法院是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道窗口,而立案庭是进入法院的第一道窗口,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容易。因收案增幅较大、鉴定事项录入不达标、电子送达率不高等问题,导致勐腊法院2022年诉讼服务质效排名在省、州垫底,如何彻底扭转落后局面,改变垫底状况,成了领导交给李娅的首要任务。
作为主要负责人,她迅速行动,积极请示汇报,组织成立工作专班,与组员一起分析原因,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,通过整合资源、跨部门协作、加强学习评估指标、定点突破、长期跟踪等方式,逐步扭转了局面,诉讼服务质效显著提升。半年后,勐腊法院诉讼服务质效工作得分多次并列全省基层法院第1位,8次进入全国前十位,实现了华丽蜕变。
“这一场‘翻身仗’,也给大家注入了‘强心剂’,对做好立案庭各项工作也更有信心了”。
近年来,勐腊法院诉讼案件增速较快,案件基数较大与员额法官较少、法官疲于应付的矛盾长期存在,如何依托诉服中心,发挥多元解纷优势,从源头减少案件增量,成了领导交给她的又一个任务。在院领导支持下,她找原因、学经验、想办法,通过引入市场化调解组织、聘请特邀调解员坐班调解、联合成立调解工作室等方法,多措并举健全非诉解纷机制,将部分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在诉前,推动全院新收民商事案件多年来首次下降,诉源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
2023年底,经过层层选拔,李娅成为了一名员额法官,工作的压力自然更大,也受到很多委屈,甚至有因为工作分配而受到来自同事的不理解,放弃的念头再次产生。“其实我不想当法官”,了解她的人都知道,这句话不是在“凡尔赛”,2022年,院领导动员她参加员额法官选拔考试,但彼时的她拒绝了,“我是个内心脆弱的人,调节不好自己的情绪,这么多年来,常常因为工作,把最好的脾气留给了当事人和同事,回家却朝着姑娘生气发火,所以我不想当法官,而且不当法官也可以做好工作。”
最终,不想当法官的李娅还是成为了法官,问及前后变化,她没有多少宏大的叙事和微妙的转折,“因为单位的工作确实需要,我就报了,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,那就是我一直都觉得法律很神圣,自己学的也是这个专业,抱着这份信仰,我相信自己也能当一个好法官。”
言语朴实干脆,一如十年来她勤恳专注、埋头做事,负面情绪缠身,也一如她每次哭过后又心甘情愿坚守。“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,我宣誓: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,维护宪法权威,履行法定职责,忠于祖国、忠于人民,恪尽职守、廉洁奉公,接受人民监督,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!”当铿锵的誓词从她口中念出,没有人会质疑她必能成为一个好法官。